close
我們是混齡的教室,從三歲到學齡前都有,全盛時期,教室有30以上的混齡小朋友,每天都像戰場。
數年教學的經驗,慢慢累積的專業及考驗,讓我覺得走上幼教之路是對的。
很喜歡每天在教室跟小朋友的互動,跟著她們天馬行空,跟著她們天方夜譚,只是,在這奇奇怪怪的想法裡,讓我們跟孩子反而越來越有創作的來源。
一塊木頭可以做甚麼?兩個木頭又可以做些甚麼?很簡單,我只要把材料教給孩子,他們就能完成一樣創作。
很多時候,我們看孩子的作品只看結果,其實,我更看重過程,像是木頭和木頭之間要怎麼黏起來才回牢固?兩個大班的女孩低頭討論用雙面膠黏還是不黏,到底該怎麼辦?(其實我都聽得見、看的見,故意在她們旁邊裝忙)
辨子妹說:怎麼辦?雙面膠黏不起來。
大眼妹說:我也不知道,透明膠帶也一定黏不起來。
兩個人看著木頭,突然,辮子妹站起來,拿著木頭跑到我身邊說:
「老師,這個木頭可以幫我黏嗎?」
「用雙面膠嗎?」我說。
「不是,雙面膠黏不住,可以用那個嗎?」辮子妹指著我的工具—熱熔槍。
平常,我會到用到熱熔槍,因為,我也喜歡創作,孩子們會看見我使用工具,所以,他們也知道熱熔槍危險不能自行取用,如果要用要跟老師說。
沒錯,解決問題了,這裡,孩子學到甚麼?發現問題、尋找答案、解決問題,沒有大人的介入,孩子的自主讓創作完成,所以,過程不是很重要嗎?
全站熱搜